Contribution of China's organic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sation

2016年4月6日22:23:00Comments Off on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4,307Reading mode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 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 的核心是从“人与自然对立”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机农业产生 的背景也是因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引起的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生 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而产生的。有机农业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 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实践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
党中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 体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把资源消耗、环 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人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 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有机农业在发挥其生产功能暨提供有机产品的同时,关注人与生态系统 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关系,有机农业基于健康、生态、 公平和关爱的原则,有机产业正是国际上对生态化农业的一种成功的实践, 也是我国传统农业模式的现代化版本,其内涵暗合了东方智慧的天人合一的 哲理,外延涵盖了农业、环保、文化等产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与国际同行,可谓古今相通。实践证明,有机产业可以使农田增肥,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消费者受益,对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转型发展的低碳经济,传承 和弘扬我国五千年东方文明有着非常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9.1有机产业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有机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文明密不可分。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生 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因为采取了其特定 的农业生产加工方式,从而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较小,对水、土 壤、空气、生物多样性等都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文明建设。
9.1.1降低水体富养化
农田施用的农药、化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过量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流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 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使得 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对水生生 物有害,人畜长期饮用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富营养化水也可能会中毒 致病。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直接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此外, 有机农业通过轮作、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 岳玉波等研究了常规农业、绿色蛙稻、有机蛙稻三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 田生态系统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显示,常规农业、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 种植模式下,田面水中总氮(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87mg/L、8.98mg/L 和8.20mg/L,有机蛙稻模式下TN平均浓度值最低,能够有效减少氮的 释放。
9.1.2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碳对作物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 态因子。2014年,王成己等[2:基于长期试验资料,对不同施肥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有机施肥旱地土壤有机碳年增量 平均达到0.23g/kg和0.22g/kg,而水田下达到0.28g/kg和0.30g/kg;而 施用不同无机肥,旱地土壤有机碳年增量介于0.02g/kg〜0.10g/kg,水田介于0.03g/kg〜0.11g/kg。由此可见,有机施肥下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幅度大约 是化肥施肥的两倍。
与进行农业生产的常规农户相比,有更多的有机农户采取生态农业措 施来提高土壤肥力,例如,秸杆还田、绿肥、施用有机肥等,这些措施不 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还有利于提高农田系统的可持续性。采用“稻鸭共作”栽培模式种植水稻,因为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治病 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
9.1.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是引起温室气体浓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排放的温室 气体所占比例约为十分之一。相对于常规农业,有机农业可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有两个途径: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直接排放,以及由化肥、农药等的生产运输所引起的间接排放。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机农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对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由减少化肥生产和使用所减少的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20%,就单C02来说,小麦的有机种植比常规种植可以减少46%~57%的C02。加上有机农田和牧场土壤固碳所减少的排放,每年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可达到40%〜72%。因此,在特定的气候、土壤条件、耕作方式 下种植有机农业,可以通过土壤固碳机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
9.1.4保护生物多样性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对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主要包括植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鸟类多样性等。
有机农业有利于农田植物生长。研究表明,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田内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高,特别是稀有或濒危杂草的生长。Kay等研究表明,在英格兰中部的农场,21种稀有或濒危杂草中,11种只出现在有机农田,3种只出现在常规农田,8种可出现在这两类农田,但是这8种在有机农田更为常见,有机农场田内和田边的濒危杂草物种多样性是常规农场的2倍。常规种植方法导致农田杂草组成发生变化及其物种丰富度下降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大量使用除草剂和氮肥可能是其主要原因。然而,有机农业不使用氮肥和除草剂,因此,有机农田内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高。
有关常规农田和有机农田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一些研究表明,有机农田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高于常规农田。Cluck等发现,与常规农田相比,有机农田的狼蛛种类较多,活动密度较高。对于影响农田蜘蛛种类和数量的因素,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与蝴蛛生境有关。Jogar等发现田间杂草的密度会影响狼蛛的发育,提高杂草密度可以提高田内蜘蛛的数量。已有研究表明,有机农田比常规农田更有利于杂草的生长,因此,一般情况下,有机农田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常规农田多。有机农田蚯蚓的密度和种类也高于常规农田。Brown等研究发现,有机农田蚯蚓密度约是常规农田的两倍,物种丰富度也较高,其他相关研究也发现,有机农田比常规农田拥有较多的蚯蚓种群数量。
有机农田中鸟类种类和数量更高。国际鸟盟(BirdLifeInternational)通过对欧洲鸟类保存状况的调查,确定了195种鸟(相当于欧洲鸟类总数的38%)作为欧洲保护鸟类(SPECs)。大部分鸟类数量的下降与土地利用引起的变化有关,农业的大力开发是最主要的威胁,受此影响的鸟类占到了SPECs总数的42%。有机农田中无脊椎动物更大的丰富度和频度、植物食物资源、生境以及耕作实践对鸟类多样性和数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云雀是一种陆地繁殖的鸟,它的繁殖成功与豆科作物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农业系统的改变会对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数量急剧下降。英国鸟类监管委员会(theBritishTrustforOrnithology,BTO)对22对有机农场和常规农场的鸟类的繁殖和越冬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有机农场中由于无脊椎动物和食物资源丰富,云雀的繁殖密度明显要高。
9.2有机产业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9.2.1增加农业收入
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担负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目前我国农村的落后状态,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高额化学合成物质,其物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有机农业的产量高,虽然在转换期间,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可能会比常规农产品的产量低,但从长远看,一旦建立完成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产量会比常规农产品的产量高出10%〜60%9此外,由于有机食品所具有的天然、安全、优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使得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出传统农产品价格。从国际市场上看,有机农产品比一般农产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更多。以浙江省千岛湖的有机蜂王浆为例:普通蜂王浆售价60〜120元/千克不等,而有机蜂王浆售价580元/千克,欧洲市场在此基础上高出10倍。可见,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其产品价格高的优势,是农民增收可靠而有效的路径选择。
9.2.2提升品牌效应
在通过有机认证、获得有机标签之后,有机产品的品质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带来品牌效应,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声誉。有机产品品质优良,有更高的附加值,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提高了与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很多从事有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在一些尚档卖场均设有有机产品专柜,拓展j有机产品的局端品牌市场,M足了市场对农产品更多高标准的需求,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收益。
9.2.3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近年来,由于忽略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我国传统农产品污染加剧,竞争力下降。据对部分地方蔬菜、水果检测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药和重金属污染超标,少数地区超标现象严重。例如,我国水果第一市的高州市,近年来由于水果产量大,又面临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荔枝、龙眼等水果已从过去的10元/千克滑跌到现在的3元/千克左右,大型果场普遍收不抵支。再例如,2003年浙江省台州的蔬菜西兰花,在日本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受阻,台州的西兰花收购价从每个1.6元跌至0.6元,14家相关企业和数万农民损失惨重。
为了顺应各国对环保和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行动潮流以及为了更好地发展外向型农业,我国农业必须寻求与国际农业发展接轨的新型模式。而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既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又能提供健康和安全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是农业发展所必须作出的世纪战略选择。有机农业以产业化为龙头,以环境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标准化为手段,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生产过程中不适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等,最终生产出安全农产品。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生产符合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与传统农产品相比,有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当前和今后,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指标都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因而只有尽快从绿色农业升级到有机农业,我们才能在未来世界农业的产业升级竞争中抢占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9.2.4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专业分工上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投入,比其他农业生产领域高出6倍左右,这无疑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另外,如果能建立起配套的有机食品加工业,延长有机农业生产链,使有机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就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农业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
9.2.5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增升级
1993年,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林业局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5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取得显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其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2.2%、0.6%和1.5%。这些农产品的大量上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可见,有机农业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
9.3有机产业改善了生态文化与社会氛围
9.3.1确保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
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对生产有机产品的有机基地有严格的要求,有机农产品追踪系统可以使消费者追踪到有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部环节,可以杜绝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有机农产品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将有机农产品控制在有机体系之内,依赖食物链和生态¥衡使有机农业种养区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体系,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质优味美、安全性好的有机产品。
有机食品的一般营养成分比普通食品高。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33家研究机构在欧洲不同地区开展长期研究发现,有机水果和蔬菜的抗氧剂成分比非有机同类产品高出40%。此外,如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明显高于非有机产品;而有机牛奶的抗氧剂成分比非有机牛奶高90%。另外,有机食品抗癌变、肿瘤疾病的营养成分比传统食品高。科研人员在一项长达十年的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的研究中,通过比较结果发现,有机西红柿与非有机的同类产品比较:干重、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p-胡萝卜素、黄酮素等明显增加,对预防癌症有积极作用。该研究小组认为,西红柿中类黄铜含量的差异源于有机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肥料。另一份科研报告显示:有机桃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对桃的营养成分和口感有正面作用;有机苹果中的总茶多酚、黄酮素和维生素C高于非有机苹果。而茶多酚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复合物,在红葡萄酒和浆果中的含量最高,实验证明茶多鼢含量与抗氧化剂作用成正比。
9.3.2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建立在公民对生态文明内涵充分深刻的认知之上。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公民对生态文明资源观、环境观和价值观的理解。我国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而有机产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象的认知途径。农民在进行有机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有机产业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而逐渐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
此外,有机产业健康、生态、关爱、公平的原则会帮助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健康理念会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养成有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理念会促进人们与他人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关注动物保护福利等;公平理念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因此,有机产业有助于形成健康、友善、关爱、和谐的生态社会氛围。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有机农业在实践中将生态文明观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加强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作用,从而对人们的行动起到约束和警醒作用,渗人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9.3.3培养绿色生态的消费方式
生态消费观是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新型价值理念,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与国情相适应的消费。适度消费突出的是满足人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把消费水平控制在资源、环境、经济和技术等客观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的消费:绿色消费,也被称之为可持续消费,是以适度节制消费为特征,以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目的,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理念的一种新型消费行为和消费过程。绿色消费也可以称之为循环消费或低碳消费。
有机产业与绿色生态消费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有机产品杜绝产品过度包装行为,因为过度包装不仅消耗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且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有机产品选用简单、绿色、环保的包装,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机农业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营造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切实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与有机产品消费模式更好的结合起来。
9.3.4构建和谐诚信的社会氛围
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它不使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真正纯天然、局品质的环保健康食品。有机产品与普通产品虽然在质量上存在差异,但是一般在外观上显现不出来,消费者无法从产品的外观判断是否是有机产品。有机产品的一些内涵本身就不在产品外观上表现出来,如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动物福利等。但是,由于有机产品的价格较高,就容易导致市场中欺诈、假冒等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甚至引发诚信危机:
有机标准规定了有机农产品、畜产品以及加工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措施和物质:这一方面限制了经营者所能够使用的要素组合,增加了其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认证机构的检查与认证、监管、标签等减少了市场中机会主义行为,增强了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任。有机认证制度对有机产品的定义,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过程中允许和禁止使用的要素、措施和方法,经营企业和认证机构资格与责任,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我国有机食品标准中对标签的要求,按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方可在产品名称前标识“有机”,在产品或者包装上加印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并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认证机构的名称。这使有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相关事件有了清楚的理解,防止了有机产品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即使在冲突出现时,它也为冲突的解决提供了衡量与实施惩罚的尺度。同时,国家认监委对我国有机产品的追溯性做了严格的要求,建立了有机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的追溯系统,要求企业销售产品需开具销售证并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查询产品的“有机码”就能了解其全部信息,此举对于打击假冒有机产品行为,确保有机产品完整性,规范有机产品市场行为,增强有机产品消费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完善的有机认证制度在消费者中建立了信誉,向消费者提供了有机产品质量信号,减少了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增进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从而大大提升了社会的和谐与诚信。
9.4有机产业保障了生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有机产业现有的有机生产标准、有机标签、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有机监管制度等对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生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9.4.1有机生产标准
有机标准规定了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禁止或允许的各种要求。有机农业标准涵盖了种植业、家禽饲养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管理方面的要求,还延伸到收获、加工和包装、标签等方面。因此,有机农业标准是控制从农业(包括粮食、饲料和纤维)、畜牧和家禽、水产、林业的田间生产到加工成最终消费产品的一个完整的、基础性的指导法规,也可以说是有机农业的根本法则。它是生产、运输、加工、包装和贮存有机产品者必须自觉做到的要求。
9.4.2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有机产品的认证,主要是认证组织通过派遣检查员对有机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工场所和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核以及必要的样品分析完成的。检查和认证体系的机构主要构成为:检查、认证人员;检查、认证准则、条例;认证组织和申请者之间的合约。其中,检查员的素质是直接影响认证组织的信誉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认证本身就是一个质量控制过程,而且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认证机构则是有机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4.3有机监管制度体系
认证机构是掌握标准、控制生产过程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认证机构的认证的公正性与真实性,认证机构从事认证业务需要政府主管机构的审核与认可。政府权威机构应加强对检查和认证的授权和管理。所有层次的控制和管理应该保证所有的检查者和认证者都受到评估和认可。认可可以简单理解为对认证机构的全面审核,正如认证机构根据一套标准对要获得认证的生产者进行评价一样,认可机构也要根据一套认可标准对认证机构进行评价。一个认证组织的信誉度、知名度和权威性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认可程度,因此,对于认证机构的认可不能仅凭其标准、工作程序等,应对其进行全面审核,并对其认证的有机经营企业进行抽查。
有机产品认证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标准、认证制度、监管制度不仅有利于有机认证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生态文明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监管所有污染物的排放。
由此可见,有机产业通过其特定的理念和要求,其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文化和社会氛围、保障生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9.5促进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的建议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政策条件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机种养殖业、有机产品深加工业和有机产品的经营、贸易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结合目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限制和在为有机产品认证专项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我们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9.5.1正确定位有机产业发展,提升有机产品认证的公信力
目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的快速繁荣也带来了有机产业发展速度、结构与质量间的矛盾。出台国家有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鼓励和支持有机产业发展,出台国家有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特别是环境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有机产业发展,如重点湖泊、南水北调沿线的有机农业发展;完善有机产业补贴政策,鼓励产业发展。
今后,应下大力气提升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不平衡关系,促进有机产品深加工升级。以诚信为根本,努力做有机产品诚信经营和诚信认证的忠实执行者、践行者和捍卫者有机生产企业和有机认证机构应将诚信生产和诚信认证放在首位,自愿接受社会各界对有机产品生产和认证的监督,捍卫有机诚信,桿卫有机品牌,视有机产品质量为生命,保障有机产业的长久和健康发展。不断加强有机产品认证认可制度的建设、有机产品质量的建设、有机产品认证认可技术建设、
有机产品认证认可采信建设和有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有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9.5.2加强备机产业的生态理念宣传和培训
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要长久、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对发展有机食品理念的认识问题。加大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使消费者不但了解其产品的安全、品质和健康,更要了解其环境保护的内涵。同时还应该加强产业链各个相关利益方的培训。
一是加强对地方有机认证监管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有机监管工作涉及面广、领域相对专业,地方质监部门亟须各方面的培训,可以结合专题研究培训、集中实地检查、共享网络资源等形式,提升地方有机认证监管水平。
二是加强对有机产品获证企业和经销商的培训和指导。加大有机产品认证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相关知识的宣贯培训和普及力度。建议加强与工商管理部门的合作,在强化监管同时,大力开展新修订发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有机产品认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则的宣贯培训,减少有机产品的获证企业和经销商,因不知法、不懂法而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同时推广普及有机产品认证相关知识,增强消费者识假辨劣、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是加强对商超等销售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商超销售人员对有机产品的规定不是很了解,导致进货把关不严。建议加强对销售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采用倒逼机制对有机产品生产商形成约束。
四是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本年度国家认监委启动首届“有机宣传周”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有机产品相关知识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成效显著。为促进有机产业的良性发展,让有机产业发展的概念深入人心。建议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通过对“良币”的正面宣传,调动全社会的监督力量与监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挤压“劣币”的生存空间,增强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心,促进有机产业繁荣发展。
9.5.3加强行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创建和示范带动作用
建议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有机产品要形成一定地理范围的生产区才能保证有机产品不受周边产品和环境的影响,正如陕西洋县有机示范创建区、贵州麻江县有机示范创建区。有机示范区的创建由地方政府牵头完善以“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并有效实施由县市政府牵头,质检、农业、环保、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有机产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并有效形成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动的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认证、流通、销售各环节常态化监管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利于推动有机产业的区域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有机生产环境,进一步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监管,树立行业典范。
9.5.4加强农业企收的营销能力建设,鼓励农村电商平台建设
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欠缺,有机农业品牌塑造能力不足,如农业企业大多数为小微企业,营销能力有限;市场信息不对称,营销渠道不畅;缺乏农业标准化生产理念,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较差。再次,还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缺乏深加工产品等问题。加强农业企业的营销能力建设,鼓励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有机农业格局的形成,引导资本力量进人有机农业领域,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特别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管理。
9.5.5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有机产品国际互认认体系的建立
为满足我国有机产品进出口的需要,要着手建立有机产品国际互认体系,推进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国外的互认。向中国出口有机产品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有机产品主管机构,可以向中国国家认监委提出有机产品认证体系等效性评估申请。同时,我国应积极向欧美、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申请有机产品的出口互认。文章源自FOFCC-http://fofcc.org.cn/en/11570/

Read more...
Technical Knowledge

China organic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condition

5.1中国进口有机产品生产状况中国进口有机产品是指在境外生产区域按照中国有机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和认证,并进口到中国的有机产品。中国有机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想要把他们的有机产品进口到...